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255|回复: 0

麦家:人生解密 (上)

[复制链接]

98

主题

6

回帖

1806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806

名博

发表于 2016-2-23 20:46: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邗沟边的一棵树 于 2016-2-23 20:49 编辑

——曹可凡与麦家之访谈

原载  文汇读书周报



麦家近影


破译家和作家的内心构造有很多是一样的

      2005年,随着谍战剧《暗算》在荧屏热播,原著和编剧麦家的名字开始为人所熟知。2008年,麦家凭借小说《暗算》荣获茅盾文学奖。2009年,电影《风声》的巨大成功,在影视圈刮起一股麦家作品的改编旋风。越来越多的观众和读者迷上了麦家作品中那个风声鹤唳、波诡云谲的神秘世界,爱上了他笔下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甘愿在刀尖上舞蹈的天才和鬼才,继而对麦家本人产生了强烈的好奇:他为何会与神秘的谍战小说结缘?他所描绘的那些不可思议的人和事是真实存在的吗?抑或,他本身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曹可凡:我想但凡看过电视连续剧《暗算》,看过电影《风声》《听风者》的观众,对麦家这个名字一定是非常熟悉。但是在很多读者或者观众的眼中,你还是一个比较神秘的人。能不能先跟我们说一下,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麦家:用现在的话来说,我属于那种“宅男”,就是待在家里不爱出门的。当然我的经历相对来说比较复杂,而且这种经历被我的写作又放大了它的复杂性或者说神秘性。所以人家经常说我当过间谍,我也经常跟人家开玩笑,我说我不是间谍,但我是间谍的邻居,因为我确实跟间谍擦肩而过,差一点当了间谍,但最后也没当。
    曹可凡:你说过其实有两个职业一直让你迷惑,一个是间谍,一个就是破译员。
    麦家:对,这两个职业确实是非常迷惑我,因为一方面它曾经是我命运的一部分;另外一方面,我觉得一个破译家,他和作家的内心构造有很多是一样的。他们首先都是面壁,待在房间里面壁苦坐。另外一个,他要创造一个世界,或者说要虚构一个世界,他要从我们世俗的逻辑,世俗的生活、情感里面走出去,走到想不到的地方,然后去寻找造密家隐藏的那个东西。作家其实也是这样,虽然从生活出发,但是它还是要高于生活,它要跟生活保持一定距离,所以我觉得他们精神趋向上是有一致性的。
    曹可凡:人们对破译员这样一个职业或者这个领域,其实是充满着巨大的好奇的,特别是斯诺登爆出很多料来之后,这个领域似乎开了一道门,因为过去大家对这个领域都不太了解。有很多人也把斯诺登和你小说里边的人物相提并论,你是怎么去看斯诺登这样一个人物的?
    麦家:以前像斯诺登这样的人物或者说他所从事的工作,其实也是无处不在的,但我们从来无法想象他们是以怎样的方式存在的。但斯诺登确实让这群人一下子登上了世界舞台,斯诺登告诉你,只要这种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概念还在,这样的人就有。我觉得科技进入了这个时代,我们确实已经没隐私可言了,斯诺登让我们失去了生活隐私的底牌。但他们是打着一个安全的旗号,为了你的安全,为了国家的安全,或者为了某个人的安全。在安全面前是没底线的,牺牲隐私又怎么了?也许因为隐私,很可能你的国家就不存在了,或者你个人的生命就不存在了。也就是说他做这样的事情,似乎理由又是冠冕堂皇的。我自己确实也很困惑。
    曹可凡:我在读《解密》的时候,脑子里突然有一个非常奇异的画面,如果《解密》当中的容金珍是活在今天这个时代,如果他那一方的对手是斯诺登,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
    麦家:容金珍和斯诺登其实是一个硬币的正反两面,他们从事的是一样的工作,肩负着国家安全,从事窃听、破译密码的工作。斯诺登显然成了这个国家或者这个职业的叛徒,而我笔下的容金珍,他是斯诺登的反面,他觉得为国家做这个事情,他甘愿牺牲自己的每一天时间、每一份感情,甚至生命。





《解密》因为题材敏感曾被十七次退稿

    容金珍是麦家长篇小说《解密》中的主人公,一个身世离奇、天赋异禀的数学奇才,投身于密码破译工作并为祖国屡建功勋。在最艰难的“黑密”破解过程中,容金珍因意外丢失机密笔记本而导致精神崩溃,最终功败垂成。这个令人扼腕叹息的情节,其实来源于麦家本人的真实经历。

    曹可凡:你写《解密》的时候,当初这种动力是来自什么地方?
    麦家:我曾经在这个系统里短暂地工作过一段时间,当然那个系统确实还是比较神秘的,它有一些特权,同时对你也有一些特别的纪律。比方说你单位的任何纸条是不能带出这个院子的,你在这个单位里面,隔壁办公室你不能去,因为每个人身上都有各自的机密,我为了让自己身上的机密尽量减少,就尽量少跟旁人去接触。如果我跟你接触了,你的机密也就成了我的机密,万一你的机密度高、保密的时间比较长,比方你的机密是五年的,我本来是三年的,万一你有一天告诉我一个五年的东西,那我的机密保密时间就自动被延长了两年,这谁都不愿意。
    最初写《解密》的一个真正动因是什么?我那时候在部队,还没结婚,部队有探亲假。有一次放假回家,在匆忙当中上了火车,发现我的包里面有单位的笔记本。那个笔记本第一页就有个机密编号,下面第二行是名字,第三行是单位。当你翻开扉页,第一句话就是:本笔记本不能带出哪里。可我一不小心就把它带出来了。那个假,我休得简直是惴惴不安。有种感觉,好像大家都穿着衣服,而我的衣服是被扒掉的,好像所有人都在看着我。回了家,放在哪里我都担心,放在我们家的箱子底下,我老是担心它会长翅膀自己飞掉。上午放在那儿,下午要去看一下,晚上睡觉之前看一下,第二天起来又去看一下。总共大概十五天假期,那十五天,那种恐惧,我觉得我整个假期都在为这个笔记本服务,为它牵肠挂肚。这个记忆在我脑海当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5-2-22 13:00 , Processed in 0.03687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