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883|回复: 0

邓力群: 从“中办”到《红旗》(一)

[复制链接]

98

主题

6

回帖

1806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806

名博

发表于 2016-2-23 20:02: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邗沟边的一棵树 于 2016-2-23 20:04 编辑

原载  文汇读书周报  



1959年,读书小组在杭州陪毛主席读《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右起:毛泽东、邓力群、胡绳、陈伯达、田家英)。


      新近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邓力群自述 (1915-1974)》,由宋平作序。在《序言》中,宋平说:“和力群一起在《红旗》、在研究室工作的同志,尽管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不完全相同,但是对力群正派耿直、勇于承担责任和保护同志的品质,看法是一致的。”“我亲听小平同志说,力群是我们党的理论家。这是很高的评价。”书中作者记述了他的亲历和他对一些历史问题和历史人物的个人看法。


      我被调到 《红旗》 之前,从1952年到1958年在中办工作了六年。这六年里帮助做的事情都属于技术性的工作,很难说起什么作用。帮助中央领导同志做一点文字整理工作,只能说是开始介入和切入中央的工作吧。如果说中央需要助手,我们这几个人也只是大助手的小助手。大助手是陈伯达、胡乔木。小助手帮助大助手也还是做些技术性的工作,跑跑颠颠,抄抄写写,有时提供一些材料或者写那么几段,供他们参考。

    应该说,这几年对我自己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


    胡乔木与陈伯达起草文件方法的比较

    胡乔木和陈伯达这两个大秀才有根本的不同。胡乔木政治品质好,是忠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家,而陈伯达,后来变成为假马克思主义的政治骗子。我这里只讲他们两个起草文件不同的工作方法。

    陈伯达接受了任务之后,找助手,说要完成一个什么任务,你们分头去看点书,看点材料,提供一些意见,交给他。不行,就再来一次;还不行,又再来。怎么不行,他也不讲。到最后,他觉得哪个人搞得有点基础,就一边改,一边谈。不满意的,就由他口述,我们笔录。陈伯达就这样反复推敲,直到满意为止,一点也不含糊。

    胡乔木与他相反。他要你帮助他做事,一开始就和你讲清楚是什么题目,要讲哪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讲什么,第二个问题讲什么,文章的要点给你讲了一遍。你根据这个要点起草,交给他之后,他就再不找你了。要改,要重写,都是他自己干了。而陈伯达这个人非常麻烦,一而再,再而三,要你反复改,也不说应该怎样改。这个办法当然也有好处,就是逼着你认真思考。胡乔木的做法是什么都给你想好了,按照他的意思整理出来,交给他,就完事了。


    所谓“引蛇出洞”

    1957年三四月间,我随少奇同志从南方返回北京。这时中央已经做了整风决议。中央的意思是欢迎民主党派、党外人士帮助中国共产党整顿作风。作出这样的决定,同对当时阶级斗争的认识有关。认为阶级斗争问题解决了,阶级矛盾解决了,都是人民内部矛盾了。现在看来,那时太乐观了。

    党中央、毛主席当时担心的不是人家进攻,而是人家不讲话。所以,毛主席本人一路上动员,从北京讲到天津、讲到济南、上海,要民主党派帮助共产党整风,要又鸣又放。民主党派有人讲要大鸣大放。好啊,大鸣大放也可以,只要你讲话就好。

    这样一放,结果什么东西都放出来了。这才引起毛主席的警觉。后来说引蛇出洞。实际上是蛇出洞咬了我们几口,这才想到这些蛇不是那么老实。“引蛇出洞”的说法,有点自我解嘲的意味。

    面对这些蛇出洞,主席和中央的方针是让他们出来,让他们讲话,会上讲,报上登。特别有一条,凡是骂共产党的话,都不扣住,在报纸上发表。很多报纸都如此。《人民日报》对这条想不通,毛主席派胡乔木去整顿。不论那些人讲什么,都在报上登,激发了工人和农民对右派分子的不满:你们这样骂共产党,不公平。同时,也出了一点问题。有些人的发言经过记者整理、加工,与人家的原意不一样了。当时影响大的如葛佩琦,他是我北大同学,秘密党员,在敌人军队里做过工作,后来到了人民大学。在大鸣大放时,他说了这样的话:如果共产党这样或那样的话,人家就要杀共产党。报上登出来,被说成他主张要杀共产党。那还不是大右派!

    在一段时间里,除了在报上公开登载他们的不满意见外,还有一个小刊物———《内部参考》,一本一本地登这些东西。我那时看这些东西,确实是越看越生气,越看越忍不住,希望党中央赶快下命令进行反击。这种情绪,在党内,在工农群众中,是普遍存在的。

    等到6月8号《这是为什么》这篇社论一发表,全国就很自然地形成反右派斗争的热潮。以后连续发表 《工人说话了》《事情正在起变化》《文汇报的资产阶级方向必须批判》《一九五七年的夏季形势》。在思想感情上,我都跟主席的指示是一致的。

    毛主席采取的办法是,凡是反对共产党的话,不要替他保密,公之于众,让群众来辨别,相信群众会做出正确的判断。应该讲,这是一个很高明的策略。这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基础之上的:在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间,中国共产党有几十年的雄厚的基础,右派翻不了天。

    关于反右斗争扩大化。在大鸣大放中,党内外有许多人讲话。很多是对本单位领导处理各种问题不妥当有意见。后来,发展到把对单位领导有意见同反对党的领导划上等号。这样,反右斗争自然就扩大化了。再加上当时还下达要划多少右派的指标。后来对反右派斗争的结论是:反右斗争是必要的,问题是扩大化了。扩大得太厉害了,打了五十多万右派,其中大多数是对本单位的领导有意见而被看作反对党的领导,戴上右派帽子的。这就伤害了知识分子里的不少人。

    但是,由此也得出一个很好的结果,即对三大改造以后的阶级关系、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经过毛主席的总结,有了一个比马、恩、列、斯大进一步的认识。在反右斗争前,苏联的领导和学者说,社会主义社会没有阶级矛盾。我们不一样,讲社会主义社会也还有矛盾,有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老辰光网   

GMT+8, 2024-5-29 17:19 , Processed in 0.03595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