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堂里住房条件差,夏天洗澡就在门口头,男士穿着短裤站在水龙头下冲冷水澡。小孩子干脆脱光了,拿着一个脚盆,打一盆自来水,爷爷、奶奶帮助搓澡,一盆凉水泼下来,那个舒服啊!
1995年8月,老南市的一条弄堂里,两位刚洗完澡的小女孩坐在躺椅上打着牌,一旁一个光膀子小男孩观望着。
进入三伏天,人们就要和酷暑为伴了。现在的夏天虽然比老底子热,但也没觉得热昏头。在家有空调、坐车有空调、走在路上也有喷雾降温装置,我们几乎都生活在空调环境中。真不敢想象20多年前没有空调,没有冰箱的年代我们是怎么活过来的?想起儿时的夏天,在我的记忆里,乘凉是夏天一道挥之不去的风景。
每到晚上,家家户户都在弄堂里乘凉,床也搭到外面来了,人多的时候,弄堂里路都走不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弄堂消失,像水井里浸西瓜、打土台乒乓球等生活场景,现在基本上看不到了。1988年夏天,上海又遭遇罕见的高温,无数市民涌进装修一新的华联商厦避暑。那年头,上海市民的住房条件都不好,家里有台电扇就老好了,空调想都不敢想,那可是奢侈品,有钱人家才有的。
此后,每到夏天高温时吃好夜饭,到商场“孵空调”似乎成了不少上海市民度过炎夏的“常规节目”。如今几乎家家装了空调,谁还会特意跑到商店去蹭空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