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7月13日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元明时期,城厢内主要有清忠(元至正年间邑人章元泽建)、沂源(明初建于今淘沙场街)、仰高(明正德年间建于今聚奎街附近)、启蒙(明中叶建于今艾家弄)4所书院; 清代城厢内办有敬业、蕊珠、龙门、求志、梅溪5所著名书院。
敬业书院建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知县将被没收为官产的老天主堂(今豫园东安仁街、梧桐路)改建为申江书院,作为书生们月课文会之所。书院聘请社会名流和饱学宿儒讲学、授课,其主旨是使读书弟子研究举业,并旁及其他实用学术。1911年后先后成为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初级中学、市立中学。蕊珠书院建于清道光八年(1828年),道台陈銮从敬业书院选36名学生,每月在蕊珠宫(即也是园)内上课,取18人为登瀛上舍榜(优等生)。后因经费不足一度停办。道光十五年集资增建珠来阁、育德堂、学舍等建筑。道光十八年又增建芹香仙馆,学生增至72人。每年官、师各10课,官课由道台、海防同知、知县轮课,专课举业;师课则兼经古,即辞章诗赋。光绪四年(1878年)又附设孝廉课。咸丰十年至同治元年,蕊珠宫被征用为洋枪队营地,院舍大多损坏,书院再度停办。3年后修复。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停止课试,组织学务公所,改办师范传习所,开设教育、史地、算学、理科及唱歌、图画、手工等课程。1911年后停办。
龙门书院建于清同治四年,道台丁日昌倡办,初借蕊珠书院的湛华堂为学舍。同治六年道台应宝时从道库拨银1万两,在吾园(今尚文路龙门村)正式兴办,建有讲堂、楼廊及学舍41间。光绪二年(1876年)道台拨款增建校舍10间。书院创办时由苏州、松江、太仓三府举人、贡生、童生等应答,实得答卷290份,从中选出超等20名、特等22名进行复试,最后录20名作为书院第一期学生。书院规章较完整,每年录取住读生30名,由道台甄别。书院聘名儒执教,学生发膏火银4两。课程以经史性理为主,辅以文辞。担任主讲14年的院长刘熙载生平学行事迹列入清国史馆儒林传。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院科举后书院改建为龙门师范学堂,并增建中式楼房24幢、西式楼房7幢。1912年改名为江苏第二师范学校,后为第一商业学校、上海中学,1934年迁上海县吴家港。
求志书院位于小南门(今乔家路、巡道街),建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设经学、史学、掌故、算学、舆地、辞章6斋,聘请学者钟文丞、俞樾、高骖麟、刘彝程、张焕纶等主持。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书院停止课试,经费和藏书移至龙门师范。境内还有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经元善创办于高昌庙的经正书院,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王维泰创办于大东门省园的育材书塾,虽沿用书院、书塾习称,但已有教学新内容。
(摘自《南市区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