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色发霉的摊子, 锈迹斑斑的钢筋, 散落成山的建筑垃圾, 刺鼻的臭味在空中放飞自我, 几个拾荒者背着箩筐,在新倒进来的垃圾中,忙碌捡拾“有用之物”。 如果没人告诉你这里是“即将动工”的建筑工地,你很可能以为身处某大型垃圾填埋场。 显然,今年年初,宁波媒体曝光的围挡问题并没有引起部分单位和部门的重视,该修的路一点没修,该协商解决的用地问题,看似依旧遥遥无期。 如果说,围挡的外面是人民群众的翘首期盼,围挡的里面又会是什么呢? 2 近年来,伴随着发展提速,宁波不断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宜居宜业品质不断提升。 中兴大桥,三官堂大桥开建,东外环路快速化改造等民生工程,广受百姓好评。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也有一些保障民生、惠及百姓的工程,一直处于进行时,而不是规划中早就确定的完成时。 早几年的时候,宁波一遇到台风,部分路段就严重内涝,年年引得市民调侃“宁波又可以看海了”。这些早年的社会热点问题,市民颇有怨言。 心理学上有个术语叫“锚定效应”,意思是人们在对某人某事做出判断时,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某处。 当一项工程久拖不决,当一个现象反复出现,人们的认知就被“锚定”了,评价也趋同了:为什么这么差?为什么不能解决? 我们不能责怪群众“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毕竟,对关切百姓利益的民生工程的抱怨是他们的权利。 “五连冠”的全国文明城市,谁不希望更加宜居一点,更加幸福一点呢? 3 我们说,一座城市的软实力分两块: 第一块是良好的基础设施,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好的发展前景; 另一块是良好的市场化程度,活跃的民营经济,公正公平的发展环境。 大量年轻人“用脚投票”,选择迁移和生活的意向已经表明了不同城市之间发展制度环境的优劣差异。 而制度环境和政府治理质量对人才所产生的吸引力,不是优惠的住房补贴和一键落户APP所能够弥补的。 久拖未决的围挡问题,正是政府治理质量的集中体现。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郑栅洁,市委副书记、市长裘东耀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城市建设中的问题,要主动回应群众关切,切实转变工作作风,闻风而动、雷厉风行,立说立行“抢建设”,努力改善城市环境,全力提升城市品位,让人民群众满意。 当下“六年攻坚,三年攀高”正全面推进,在最近3个月,宁波已经连续出台三份“抢人才”的政策,可以说力度一个比一个大。 显然在很多方面,宁波已经具备了吸引优秀人才的软实力。 然而,当一个好政策,却被不适合居住的环境而扭曲,打折的时候;当这些新宁波人来到这里,发现围挡内臭气熏天,垃圾遍地的时候,他们会爱上这座城市吗? 抢人难,留人更难。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希望有关部门与其临时抱佛脚,被点名,不如平时就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地努力。 毕竟,宁波已经时不我待。 文| 郑昱
|